close

避開基督徒力爭上游後的不自覺盲點

曾敬恩

    一九九零年代中期,當時教會正在復興巔峰的南韓,曾經在無信仰的大學生中做過一次民調:「倘若現在你決定要信奉一個宗教,您會選擇那一個宗教?」令人驚訝的是基督教在無信仰大學生的心目中,竟然從幾年前的第一順位悄悄跌落到第四。確實排序已不得而知,但確知的是遠落在天主教與佛教之後。

    據說,基督教最令大學生不認同,或心中不以為然甚至鄙視的主要癥結是:基督教(指教會及基督徒)普遍不再關切、聞問基層百姓,不再定睛於下層社會這個曾經是多少基督徒在貧困中信主起家、卑微中出身的族群。因為信仰所帶來的祝福—不喝酒、不嫖賭、不口出惡言髒話、家庭生活圓滿了、脫離貧困、敦親睦鄰、教會及其所在社區的生活漸入富裕之境,基督徒力爭上游、自我提升漸成社會的中產階級。結果是:牧者與會友的眼目焦點已轉移到更多關注於蓋更大的教堂、與友會比人數、爭政治影響力,中下階層的普羅大眾已失去教會關愛的眼神。而高知名度的基督徒,陷入政治風暴或各類醜聞的更是屢見不鮮。

韓國教會的前車之鑑

    當時教會中的有識之士開始驚覺這個警訊,並開始做一些深層的探討。但似乎並未有效遏止頹勢,果不其然地在三年前的一份南韓基督教教勢報告中,沈痛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南韓的基督教會關閉了三千四百多所;基督徒人數也減少了近一百萬。這兩個數字若是出現在台灣今天的教會,豈不等於基督教在台灣一百五十年的心血,努力建立的四千多個教會中的八成半被關閉了,好不容易引領歸主、傳播繁衍的近百萬基督徒在十年之間—全數《歸零》,化為烏有?!

    台灣是有不少教會的成長實在令人激賞,其勢甚至已大幅超過海外的美加、東南亞、港澳的華人教會,就是與大陸的興旺教會比,也不遑多讓。但是,台灣的教會在教會增長路上,過去仍多以模仿韓流為主。較多在學習、摸索、仿傚南韓成功教會的增長、門訓、健康導向,且漸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向與模式。但會不會在「當台灣教會引領更多人歸入基督的同時,像南韓的教會不自覺地也迷失在力爭上游的盲點中?」忘了低層及邊緣族群、忘了窮鄉僻壤、忘了扶持弱小教會?

主的眼目定睛在那裡,大城或鄉間?

    不錯!台灣的基督徒可能已突破人口的4%,台北市更高達8.95%。而超過千人聚會的教會數,已經超過五十個,其中八個且在台北市的大安區,大安區的基督徒人口更已經突破10%,就快到達爆發性增長的臨界點了。但是從台北往南下去,苗栗縣基督徒為人口的1.52%,彰化縣1.40%,雲林縣1.06%,嘉義縣1.59%,台南縣2.10%,澎湖縣1.72%,金門縣更低到僅占人口的0.70%。當有規模的教會在主日正歡喜敬拜主的時候,那時主的眼目是定睛在那裡?在祂蒙恩並正在敬拜祂的百姓身上?或是祂的心思更多是在那些失落的百姓身上!

    當北、中、南、高大城市中,已嘗到復興快速成長滋味的教會,莫不興致勃勃地往大型、中央型教會衝刺、邁進時,五百的想破千,數千的一心想要衝萬。有些並沒忘記兼顧拓荒植堂、海外宣教、跨文化宣教(遠方及外勞),也多少垂憐關注於偏遠、弱勢、受刑人、街友、同性戀等事工。但相較於偏遠地區的福音極度缺乏與弱化,都市教會的資源分配仍多以自身的需求與感受為優先考量,這是心知肚明的。但這能算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嗎?(腓立比書2:5)

資源充沛的教會要顧主的心意所在

    試著去問問—《鄉福、基福、工福、晨曦會、更生團契、客宣》,他們的事工得到多少都會教會的支援?是否糧足、馬驃、人力充足?試著到台西、大甲、鹿港、離島的無牧者教會或僅存老弱單親的鄉鎮社區看看,為何就是沒有傳道肯應聘?為何就是聘不起傳道?為何就是留不住牧者?為何少有傳道願意委身於偏遠地區與主的選民同甘共苦?為何少有教會去拓荒植堂?為何少有富裕教會願意以人力、財力無怨無悔無年限地支援偏遠弱小教會?為何多少傳道人已熟稔於牧養都會的豐腴教會,卻罔聞母語族群在鄉間的聲聲招喚?為何都會區的教會忙著採收容易收取的白領葡萄,卻少有彎下腰幹或蹬上舢舨去基層的夜市、漁民、農夫中間撒種、澆灌、收割?為何糧草有餘的教會支持自己的牧者到處進修充電時,不也同時多撥幾個名額,慷慨地讓苦守鄉下的教會牧者也能齊頭並進?

    有人恨「肥」貓,我們的神則不喜歡獨「肥」自顧的羊(以西結書34:20)。而「肥」教會能否討神喜悅?行有餘力的教會請自行禱告斟酌吧!

(本文應論壇指定主題範圍而撰)完稿於2010,11,17,11: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聯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