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為耶穌的生命﹝Living for only Jesus﹞-加拉太書四章20節
謝謝大家邀請我參加慶祝台灣浸聯會婦女部50周年慶的特會,在這樣的場合中能夠見證神的話語,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榮幸,也是神給我的特權。
活著為耶穌的生命﹝Living for only Jesus﹞-加拉太書四章20節
謝謝大家邀請我參加慶祝台灣浸聯會婦女部50周年慶的特會,在這樣的場合中能夠見證神的話語,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榮幸,也是神給我的特權。
這次印度—不丹短宣是我第一次跨文化的宣教之旅。雖然之前已略瞭解印度當地的生活習俗及居住環境,但踩上了印度土地,我還使得親身體驗異文化的衝擊。
由Bagdogra國內機場乘車到我們的服事地點Dalsingpara,沿途的路面盡是砂石、坑洞,飛揚的塵土也多,所以我們一路戴著口罩、坐在車裡搖晃顛簸。我們的車若不是在窪洞與平面中上下起伏,就是左閃右躲地避開坑洞。還有好幾次面對驚險的會車,讓我很想縱聲尖叫,可是我們的印度司機卻能安然神定地展現他的駕車絕技,化險為夷。
出發短宣的前一晚,上帝藉由約翰福音4章35-37節的經文對我說話:「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
莫拉克颱風造成太麻里嘉蘭地區受災,幾個月來各界用愛心參與重建,為了祝福災區民眾並帶來喜氣與安慰,台東地區浸信會聯合運動會也變身成為愛心園遊會,於11月14日於太麻里大王國小熱鬧舉行。
為什麼叫作「愛心」園遊會呢?看似吃吃喝喝的園遊會,怎麼跟愛心有關係呢?原來是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為了此次園遊會奉獻20萬元,加上其餘的種種奉獻,平均發給每個教會15000作為擺攤的成本,並將所有盈餘奉獻給世界展望會作公益使用。為了在園遊會裡面散播歡樂散播愛,眾教會把原本每年一次在運動會裡面發揮的「蠻力」變成創意、廚藝和腦力,成為飛鏢射氣球、炒米粉、綠豆湯、玉米、蛋餅、原住民石板烤肉、珍珠項鍊和手工藝等等琳瑯滿目的盛宴。想要玩吹麵粉嗎?不用煩惱身上有沒有零錢,因為園遊會消費是以「園遊券」進行,大會發給太麻里地區200戶受災戶每戶500元的園遊券以及2張摸彩券,獎品有浸信會聯會及各界捐贈的液晶電視、洗衣機、腳踏車、字典、平底鍋、捕蚊燈等實用的生活用品,大獎液晶電視並在新園浸信會精采的壓軸「聖靈之舞」之後抽出,現場來賓每個人無不充滿感動地引頸企盼。會中有鄒仁鴻牧師的短講、浸信會聯會副主席吳文仁牧師代表聯會捐贈88台電冰箱及美南浸信會代表伍台安牧師捐贈88戶廚房設備給受災戶代表。
MTS是一套完整的門徒裝備課程,由韓國的教會成長研究所研發,於2007年11月引進台灣,是一套適合眾教會使用的門訓系統。MTS是Ministry Training School的縮寫,亦即:門徒事奉訓練學校。這一套系統主要目的,乃為培養與牧者一起同工的平信徒領袖,並藉著團隊事工各盡其職,建立健康與成長之基督的教會。今天,普遍教會都重視「小組牧養事工」,透過這一套系統,正好可以提供完整的訓練,使平信徒成為協助牧養的好同工。
台中浸信會是台中第一間浸信會,已有五十八年的歷史,前後開拓十餘間的教會,可以說是生養眾多的教會。雖然教會有過輝煌的歷史,但仍然面對成長的瓶頸,在傳統與創新的矛盾中,教會嚐試尋求突破的方法,並祈求聖靈帶領教會的更新。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求,聖靈帶領教會採用MTS的系統,帶給教會一波屬靈的更新,並立志成為不斷生產門徒的教會。目前,台中浸信會已經實施一年半的時間,計畫2010年的五月舉行第一期畢業典禮。
啟示錄 2:12-17
「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你那裏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自2006年開始「尼泊爾義診佈道短宣團」已連續四年,以今年聲勢最浩大陣容最堅強,共有團員二十八人。2009年一月30日至二月6日,平安歸來。新年初四,來自全國十七個不同的教會,各路英雄好漢犧牲新年假期,前往台北浸信會神學院總集合和行前講習,由浸聯會總幹事曾敬恩牧師和國外傳到部部長周宗崙牧師,舉行差派禮。有失眠的團員,好不容易熬過寒冷的漫漫長夜,漆黑的清晨團隊們即起床,打理行頭迅速搬運上遊覽車,浩浩盪盪如期出發。有周、曾牧師夫婦到達機場,為我們祝禱送行,其中領隊陳建萱、團牧謝榮泰、堅強的醫療陣容十五人[四位牙科醫師和內、兒、腸胃、婦(皮膚)科四位醫師、六位護理人員和一位藥師],以及佈道組五人與教學組六人。團員們發揮團隊分工合作合一的心志和精神,各盡其才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團員中有最佳默契拍檔父子、母子、姊妹、姊弟(外甥)和舅舅與同事好友的關係;其中多位還是學生;有第一次來尼泊爾或參與短宣、也有已連續三次來尼泊爾或是曾多次參與義診短宣者,但是這一次非常特別的,頭一回接生了一個小娃娃。每當出國旅遊,會有諸多不能掌控的變數;所以不變的原則,就是常常改變,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更須要有周全的計劃與機智應變能力來掌控大局。在義診團員中,行動上屬我最不方便,尤其是每一次出遠門,都非常感謝上帝讓生命中的天使,助我一臂之力,幫助我(屬VIP級的服務),成全了我的軟弱與不足;真實的體會那裡有軟弱,那裡就有恩典。
在當地的尼泊爾人每天只吃兩餐,而我們團員是吃三餐,大伙體驗當地食物的滋味,當然餐餐是尼泊爾咖哩少見有肉。團員們自備的糧餉(肉乾、肉鬆、魷魚絲、堅果和泡麵----等,均是人間美味喔)!然而想要喝到湯頭,唯有在加德滿都的披薩店中才喝的到。所以當我回台灣無論在那裡用餐,有各式各樣的佳餚美食可享用,真是體驗到我們是超幸福和富足的人。我們平日吃一餐的費用60元;則可供應尼泊爾當地人十二個人用餐。誠然,我們每個人義診的旅費,若是以四萬元來合計,相當於可以供應尼泊爾當地傳道人,一家四口的家庭一年所需的養家生活費用;或是每個月供應十個傳道人家庭生活的需要。目前是投資尼泊爾傳福音和聖工的最佳黃金時機;當然效益就不只十倍囉!
當初因著板橋迦南靈糧堂牧師的建議和介紹,參加了「雙翼養育系統」的訓練課程,剛開始認為「雙翼養育系統」只不過是另一個新的教會組織及策略系統而已,剛開始抱著聽聽看的心態,不久後就被其中的精神及抓住神大使命的異象所感動。
當上完了第一、二階段「敞開小組」及「新家人關懷」課程之後,發現牧者自己必須先親自帶領敞開小組,並有實際的行動後,自己覺得深感壓力,當上完第三階段「養育班」的課程後,發現內容非常好,可以用在所有會友的身上,當時就在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來上「養育班」,從基要真理開始紮根,是件很好的事,而且「養育班」是上課的模式,比親自去開「敞開小組」要容易得多,所以就想先上「養育班」好了。
張雨生的一首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相信每一個人的解讀都不同,而筆者則從這首歌當中解讀到,使夢想(理想)成真所靠賴的除了自己的能力、知識、努力、毅力………外,恐怕更加靠賴的是信心的雙翅(神的話與聖靈的幫助)吧!特別是從事上帝的工作(包括:牧會、宣教、福音預工等等),
不知不覺來四川已兩個多月了,而目前所處的地點是在彭洲市通濟鎮的花溪村裡(是一個正在發展成觀光為主的鄉村都市化的村子,因此主要道路不斷的修整,灰塵滿天飛是這裡的特色之一);通濟鎮的地理環境正被許多高山重疊包圍成獨特的區域,若不是去年的地震帶來振動恐怕這裡還是一片不被人關心的世外桃源呢!
正事沒做成幾樣,倒是留下一堆塗鴉,算算您已經跟我「走過」七個咖啡歲月,我要真心謝謝您這位忠實的朋友呢,想想自己青澀的第一篇發表時候,還帶著些許顫抖的語氣呢!最後連著兩篇的「續杯」,弄得差點都睡不著覺,雖然沒有「咖啡癮」的習慣,但是咖啡文章卻薰陶了我的呼吸,整天腦筋中不是咖啡歷史,就是咖啡的研磨方法,甚至有時會感嘆一下,若不是高盧民族來了晚些,說不定今天我就不用為希臘文法傷神囉!(註1)
說起咖啡與歐洲之間的關係,絕對可以寫出一大篇的故事,說起來您可能不信,咖啡第一次進入歐洲大陸可是用「藥物」的名義呢!一種說法是在十六世紀初,歐洲各國駐土耳其帝國大使及商人們注意到,這種受歡迎的飲料在中東地區同時兼具醫療的功能,而間接促成咖啡輸入歐洲。乾脆讓您別光是坐著,也動動頭腦好了!什麼人寫下第一本有關咖啡的書?答案是1582年一位德國醫生兼植物學家洛沃夫Leonhard Rauwolf,歐洲是誰第一個引進咖啡的?當時在西班牙與葡萄牙尚未建立強大艦隊之前,歐洲和中東的貿易全得靠威尼斯人牽線,因此歐洲第一顆咖啡豆是1615年由威尼斯人帶進,猜到了嗎?十七世紀末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出現許多咖啡館,頓時成為市井小民與王公貴族的聚會場所,再問您一個問題好了,請問當時咖啡館最大的功能是啥?當時尚無郵政業務,客人總喜歡把信件物品託給咖啡店主代轉,創立於1720年的咖啡館The Caffé Florian就成了當時威尼斯的信息中心,直到如今照樣有這樣的服務呢,您沒料到吧?
青青是家中的長女,媽媽來自東南亞,爸爸是位嚴父,在家中有著高度的權威,爸媽都重視長幼有序的觀念,所以要求弟弟妹妹一定要稱呼青青「大姐」,並將照顧弟妹及幫忙家務的工作交付她,她也一直相當盡責和稱職。
她直到國小三年級參加佈道所的課輔班,才正式和教會接觸,起初出席狀況不太穩定,配合度也不高,我還曾經為了找到翹課、躲藏家中、拒接電話的她,暫時放下其他學生,騎著腳踏車四處找人,最後在被她反鎖的房門口,恩威並施地對她曉以大義,她才好不容易走出房門,回到教會上課;但打從那次的壯烈事件之後,青青學到了功課,從此一直穩定地帶著小她一歲的妹妹參加課輔,不再逃避。直到如今,我們倆談起這件事,都不禁莞爾一笑。
正事沒做成幾樣,倒是留下一堆塗鴉,算算您已經跟我「走過」七個咖啡歲月,我要真心謝謝您這位忠實的朋友呢,想想自己青澀的第一篇發表時候,還帶著些許顫抖的語氣呢!最後連著兩篇的「續杯」,弄得差點都睡不著覺,雖然沒有「咖啡癮」的習慣,但是咖啡文章卻薰陶了我的呼吸,整天腦筋中不是咖啡歷史,就是咖啡的研磨方法,甚至有時會感嘆一下,若不是高盧民族來了晚些,說不定今天我就不用為希臘文法傷神囉!(註1)
說起咖啡與歐洲之間的關係,絕對可以寫出一大篇的故事,說起來您可能不信,咖啡第一次進入歐洲大陸可是用「藥物」的名義呢!一種說法是在十六世紀初,歐洲各國駐土耳其帝國大使及商人們注意到,這種受歡迎的飲料在中東地區同時兼具醫療的功能,而間接促成咖啡輸入歐洲。乾脆讓您別光是坐著,也動動頭腦好了!什麼人寫下第一本有關咖啡的書?答案是1582年一位德國醫生兼植物學家洛沃夫Leonhard Rauwolf,歐洲是誰第一個引進咖啡的?當時在西班牙與葡萄牙尚未建立強大艦隊之前,歐洲和中東的貿易全得靠威尼斯人牽線,因此歐洲第一顆咖啡豆是1615年由威尼斯人帶進,猜到了嗎?十七世紀末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出現許多咖啡館,頓時成為市井小民與王公貴族的聚會場所,再問您一個問題好了,請問當時咖啡館最大的功能是啥?當時尚無郵政業務,客人總喜歡把信件物品託給咖啡店主代轉,創立於1720年的咖啡館The Caffé Florian就成了當時威尼斯的信息中心,直到如今照樣有這樣的服務呢,您沒料到吧?